《沉默的荣耀》迎来了大结局。荧屏之上,曙光终于刺破黑暗,英雄的壮举在悲怆与荣光中定格,片尾曲悠长而恢弘,仿佛在为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画上一个沉重的休止符。唐家客厅里,最后的演员表缓缓滚动,电视机前的观众却久久没有散去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寂静,混合着释然、敬仰与淡淡的感伤。
老陈头摘下老花镜,用力揉了揉发酸的鼻梁,长叹一声:“结束了演完了可这心里头,怎么反而更沉甸甸的了。”他看向唐建川,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敬重,“老唐啊,能平平安安活到今天,看着这电视剧,看着现在这日子,不容易,真不容易啊!”这话,既是对剧情的感慨,似乎也夹杂着对身边这位沉默邻居某种模糊感知后的深切触动。
唐建川没有立刻回应,他只是静静地靠在沙发里,目光似乎穿透了己经变暗的电视屏幕,落在了更遥远的虚空。他脸上深刻的皱纹在荧幕余光的映照下,像一道道干涸的河床,平静,却承载过惊涛骇浪。淑芬轻轻握了握他有些冰凉的手,低声道:“累了吧?回屋歇歇?”
唐建川缓缓摇了摇头,嘴角牵起一丝极淡、却异常柔和的弧度:“不累心里头挺透亮的。
唐远忙着关闭各种设备,收拾线缆,兴奋的情绪还未完全平复:“爷爷,爸,这片子影响力太大了!我们公司群里都在讨论,好多年轻同事都说,以前对那段历史了解太少了,看完之后特别受震撼,还去找相关的书和纪录片看呢!”
这话像一颗种子,悄然落入了唐建川的心田。他没有说什么,但昏黄的眼眸深处,似乎有微弱的光亮闪烁了一下。
电视剧的热潮渐渐在日常中平息,生活恢复了固有的节奏。唐建川依旧每日看报、喝茶、在阳台晒太阳,淑芬和唐建军细心照料着他的起居。一切似乎都与往常无异。
一个周六的清晨,春光明媚,唐远从上海回来度周末。他这次回来,除了惯例的陪伴,还带了一个沉甸甸的纸箱。吃过早饭,他就在自己以前住的、现在偶尔回来当书房的小房间里整理东西。唐建军过去帮忙,看到儿子从纸箱里拿出的并非什么新奇电子产品,而是一摞摞的书籍,不禁有些讶异。
“怎么带这么多书回来?”唐建军随手拿起一本,封面上是《隐蔽战线斗争史综述》,他又看了看其他几本,《吴石传》、《无名英雄》、《台湾地下党斗争纪实》都是与近期那部电视剧背景密切相关的历史书籍和人物传记,有些书的边角己经微微卷起,显然是经常翻看。
唐远一边将书分类往书架上放,一边解释道:“哦,这些是我最近买的和找同事借的。看完《沉默的荣耀》,总觉得意犹未尽,想知道更多真实的历史细节。这些书里写得更深入,有些档案资料是第一次公开,看了之后对那个年代、对那些前辈的处境和选择,理解更深了。”他的语气很自然,带着一种主动求知后的充实感。
唐建军看着儿子专注的侧脸,心中百感交集。他想起儿子年少时,对这类“老掉牙”的历史题材并不太感兴趣,更痴迷于科幻和武侠。如今,己是而立之年、在科技公司独当一面的儿子,却主动沉下心去研读这些沉重的历史,这变化,无疑与那部电视剧的触动,以及更深层的原因有关。他没有点破,只是欣慰地点点头:“多看看好,多看看好历史不能忘。”
这时,唐建川拄着拐杖,慢慢踱步到了房间门口。他通常是不到这边来的,许是听到儿子回来的动静,想过来看看。他的目光掠过房间,很快便被唐远书桌上那几本摊开的、封面熟悉的书籍吸引了。
他的脚步顿住了。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,正好照亮了书桌,也照亮了唐远手中那本《吴石传》扉页上吴石将军庄重的照片。唐建川的呼吸几不可察地停滞了一瞬,他扶着门框的手,指节微微用力。
唐远察觉到祖父,抬起头,笑着扬了扬手中的书:“爷爷,您看,我正在补课呢。电视剧里好多地方拍得挺含蓄,书里写得详细多了。”
唐建川没有走进来,只是站在门口,目光深邃地凝视着那些书籍,尤其是那本《吴石传》。他的眼神复杂难言,有追忆,有痛楚,有欣慰,最终都化为一种极其温和的宁静。他看了许久,才缓缓将目光移到孙子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上,嘴唇嗫嚅了几下,仿佛有千言万语,最终却只化作一句最简单、也最沉重的询问:
“都看得懂吗?”
唐远放下书,走到祖父身边,认真地点点头:“有些地方需要查点资料,但大致能看懂。爷爷,那个年代的人,真的太不容易了。那种信仰和坚持”他顿了顿,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,“让人敬佩。”
唐建川听着孙子的话,布满老年斑的脸上,缓缓绽开一个极其舒展、极其真实的笑容。那笑容里,没有了往日的沉郁和压抑,像冰雪消融后的春水,温暖而通透。他伸出手,不是去拿书,而是非常轻、非常珍重地,在孙子的手臂上拍了两下。
他没有再说什么,只是又深深地看了一眼那些书,然后转过身,拄着拐杖,慢慢地、却步伐稳健地向阳台走去。阳光洒在他有些佝偻的背上,却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。
唐建军站在一旁,看着父亲的反应,看着儿子书桌上那些承载着血与火的书籍,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。他明白,父亲那无声的拍打,那欣慰的笑容,胜过千言万语。精神的延续,从来不是靠刻意的说教,而是在潜移默化中,如同种子落入沃土,自然而然地生根发芽。
唐远或许尚未完全知晓祖父就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,就是传奇中的“海螺”,但他主动去探寻、去理解那段历史的行为本身,就是对前辈牺牲和价值的最好继承。这比任何形式的认证与荣耀,都更能慰藉一位老战士的心。
唐建川坐在阳台的藤椅上,闭上双眼,任由温暖的阳光包裹全身。他的内心一片宁静,甚至有一种近乎幸福的平和。他知道,他所坚守的、他所见证的、连同他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所奉献的一切,并没有随着时光流逝而湮灭。它们化作了史书中的铅字,化作了荧屏上的形象,更重要的是,它们己经悄然潜入年轻一代的心田,正在孕育着新的力量与希望。
这精神的星火,穿越了时间的峡谷,终将长明不熄。